國畫大師罕有傳世精品畫作欣賞




這幅畫是趙少昂極罕有的精品畫,清雅、幽靜、脫俗。他沒有畫出湖景,但觀者仿佛身處湖間。他只畫了一隻草蟲,但觀者卻聽到百蟲在嗚。他只畫了幾枝蘆葦枝葉,但觀者卻似乎看到佈滿整個湖邊的蘆葦。。。。。。。

趙少昂這幅畫很具有創意,在構圖和意境都是一絕。

當筆者細細欣賞此畫,仿彿不知不覺走入畫境內,勾起孩童時的回憶。。。。。一個寂靜月圓夜晚,只聽到蟲叫聲,一個人獨自坐在長滿蘆葦河邊,皎潔月亮,水天一色,景色醉人。正在胡思亂想之際,偶然舉頭望明月,看見一隻草蟲在蘆葦枝上,由於背着明月,在月色反映之下就顯得非常清晰,我還可以看到這隻草蟲的兩根觸鬚在上下左右在擺動,正在咀嚼着什麼似的。。。。。。
藝術品是永恒的,可貴處在於畫家的偶然靈感一到,創意湧現,立即揮毫,佳作或傳世精品就在此時此刻面世。人生有很多偶然,藏友就是在眾多草蟲畫中偶然發現這幅精品,便愛不釋手。
趙少昂精於畫花鳥草蟲畫,其中草蟲畫也畫得很好,與齊白石的草蟲畫比較,由於風格不同,則各有千秋,也各自各精彩。


有關趙少昂作品市場資訊:
「 長青不老松 」 成嶺南畫標杆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藝術品市場的不斷升溫,各大畫派的市場規模都大幅提升。京津畫派在拍賣場上如日中天、海上畫派備受藏家追捧,但別具特色的嶺南畫派在藝術市場卻一直默默無聞,鮮有出色表現,絕大多數嶺南派畫家作品都在數十萬至上百萬元徘徊。其行情根本無法與京津畫派、海上畫派相比擬,甚至相差甚遠,因此嶺南畫派也就有了「價值窪地」之稱。但最近幾年來,嶺南畫派作品逐漸出現了一些變化,隨著學術界對嶺南畫派的歷史地位、藝術價值的不斷深入研究,嶺南畫派潛在的價值逐漸被各地藏家所挖掘。以前嶺南名家的名頭大多局限于嶺南地區,他們的作品在廣東市場較為看好,在全國卻影響不大。近兩年來嶺南演出者的作品逐步突破地域局限性,頻頻亮相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西泠印社等大型拍賣行,嶺南三代名家上拍的藝術作品數量不斷增加,拍賣價也穩步攀升,不斷引起各地藏家及藝術機構的關注。


在2010年12月北京保利秋季拍賣會上,趙少昂的「花鳥百開冊頁」以1456萬元成交;在2011年8月廣州皇瑪藝術品拍賣會上,黎雄才1992年創作的《旭日蒼松》以747.5萬元拍出;在2012年11月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趙少昂的《雄心百獸驚》又以602萬港元成交。尤其是2013年春季拍賣中,嶺南畫派表現十分強悍,在2013年3月31日北京榮寶齋迎春拍賣會上,黎雄才1984年創作的巨幅山水《長青不老松》經過眾多買家激烈角逐,最終竟以8960萬元的超高價成交,超過預估價10倍,使嶺南畫派價格上了一個新臺階。


黎雄才作為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長巨幅山水,精于花鳥草蟲,畫作氣勢渾厚,別具風貌,被評論界譽為「黎家山水」。長期以來,嶺南畫派在藝術市場上沒被太多的炒作,價值一直被低估。 2013年春拍黎雄才的畫作拍出天價可說是為嶺南畫派整體價值提升吹響了進軍號。《長青不老松》的天價成交在國內拍壇真是「春雷一聲響」,引起各界高度關注。黎雄才畫作大幅上揚,帶動了嶺南畫派藝術先驅高劍父及關山月、賴少其、黃君璧等名家精品也同步上漲。





徐悲鴻《水中牛》







徐悲鴻畫牛浸在河水這幅畫, 是徐悲鴻一生畫牛最好、最精彩的一幅, 堪稱空前絕後的稀世佳作。畫中牛身雄渾壯健, 骨格比例準確, 其炯炯有神眼睛,栩栩如生, 皮膚濕潤質感, 仿若看見有水沿牛身滴下。

國畫能有此質感效果, 難能可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畫家造藝具此深厚功力,是稀世珍品。
畫工技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堪稱大師級中之大師。

香港中國書畫藏友會 collectorclub@honkongmgart.com

徐悲鴻《水中牛》這幅畫傳承有序,原作在上世紀曾被榮寶齋挑選作為母本印製木版水印及轉載在徐悲鴻畫冊。

1953年榮寶齋新記原版大型木版水印畫冊《現代國畫》一冊(10幅全,活頁袋裝)。

尺寸:45.7×33.9cm.是作宣紙精印,內收錄徐悲鴻、王雪濤、齊白石、陳半丁等名家繪畫代表作品十幅。 裝幀極為考究、每幅木板水印畫作上方均有棉宣附襯,保存較好。



徐悲鴻擅長畫馬大家都知道,作品也不少。他畫牛的作品數量遠比他畫馬少,這更凸顯出珍貴。
以下是他畫牛的作品。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Sed malesuada faucibus ex nec ultricies. Donec mattis egestas nisi non pretium. Suspendisse nec eros ut erat facilisis maximus. In congue et leo in varius. Vestibulum sit amet felis ornare, commodo orci ut, feugiat lorem.



齊白石 《梅 花》





Your Subitle Here



早在1880年前後,十六七歲之齊白石,就是一位優秀雕花木匠,並以賣畫養家,又拜湖南當地名士胡沁園為師,研習詩文,並在一首詠牡丹詩中,寫出了“莫羨牡丹稱富貴,卻輸梨桔有餘甘。”之名句,被胡沁園評為少年詩才。其後,齊白石在其家鄉五龍山下成立了“龍山詩社”,其中有羅真吾、羅醒吾、王促言等七人,白石是“龍山詩社”之骨幹,為詩社中之“詩仙”。眾所周 知,白石老人有“借山詠館主人”雅號,並治印、題款在畫上,達半個世紀以上,可見老人對作詩詠詩之酷愛。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她象徵著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梅花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讚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淩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中國歷代文人志士愛梅、頌梅者極多。齊白石後來發 現 , 原 來 梅 花 比 梨 桔 更勝一籌。正是“不經一番寒徹骨 焉得梅花撲鼻香”
於是乎 ,齊白石把他的名句改為 “一 咲牡丹稱富貴 那知無福見梅花”



Your Subitle Here



Your Subitle Here



Your Subitle Here



Your Subitle Here



未來市場由精品主導
相信齊白石一定很滿意這名句,因此他在不同時期和場合三次書寫他這名句(圖二) ( 圖三)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Sed malesuada faucibus ex nec ultricies. Donec mattis egestas nisi non pretium. Suspendisse nec eros ut erat facilisis maximus. In congue et leo in varius. Vestibulum sit amet felis ornare, commodo orci ut, feugiat lorem.



Your Subitle Here



字畫收藏重在發現精品





步入位於宋莊的元亨利文化藝術館,在琳琅滿目的古典傢俱藝術展廳中,掛滿了近現代名家的經典之作,無論是盈尺的小品還是巨幅的力作,無不清新典雅,更為可貴的是少有應酬之作。在字畫與傢俱的相互點綴映襯下,折射出楊波多年來所堅守的文化理念及收藏追求。
  跨界玩家 以藏會友  楊波喜好交友,身上有著北方的豪爽仗義,也有著南方的細膩溫潤。在與朋友的閒談中,他常常泡上壺清茶,伴隨著縷縷茶香,思緒層層鋪展開來。  上世紀90年代初,楊波與范曾、韋江凡等名家相識,在與這些大家的交往過程中逐步與書畫結緣。時間久了,楊波發現在做古典傢俱的過程中配上幾張名家字畫,兩者本身就是非常完美的搭配,“買傢俱的藏家看到這些字畫,對你的認識也不一樣,對於傢俱也是格調的提升。”  在隨後的日子裡,楊波有幸得到了畫壇大隱許麟廬、山水大家白雪石諸先生的指點,這讓楊波從內心找到心靈的契合點。他感慨地表示,“這些老先生們在畫壇可謂德藝雙馨,有著崇高的藝術成就,憑藉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贏得了眾多追隨者。”前輩們的耳提面命讓楊波更加堅定了對藝術品收藏道路的選擇。
  作為在古典傢俱收藏領域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楊波在市場摸爬滾打多年,有著開闊的心胸,這讓他可以容納不同朋友,涉足收藏後,他的朋友圈子從企業家擴展到藝術家、收藏家。幾年下來,楊波在藝術品收藏上已是大有成就,對於這一切,他也歸功於朋友的幫助,而與許麟廬先生八子許化夷的交往最為難忘,他將這段交往比喻成兄弟一般,“每次買畫,他都會幫著細心地把關,分析作品價格走勢,如何進行真偽辨別,怎樣發現潛力藝術家,沒有像這樣的朋友,就不可能收藏到這樣多的精品。”  在朋友的指點和幫助下,楊波已成為在這一領域字畫收藏最豐富的藏家。“收藏也是在做人,只有樹立良好的口碑,才能與人交心,如果做人做不到位,便會失去朋友,而人生道路的發展與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在與值得信任的朋友交往中,情商不斷提升,人生道路也會不斷改變。”楊波表示。
  廣博精取品味內涵  “對於富豪來講,沒有經典藝術藏品稱不上真正的富豪。”這是楊波時常提及的一句話,並親身實踐著這一追求。置身于楊波親手建造的三層徽派建築展館中,目之所及幾乎都是藝術家的精品力作。在他的眼中,一件精品畫作的價值不差于十件普通的藏品,有時為了得到一件珍品,楊波有時寧願花大價錢收入囊中,他說,“精品的收藏價值及升值空間更受業界追捧”。  2003年,楊波首次涉足藝術品拍賣市場,便將幾十張精品的作品收入囊中,由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從2010年開始,楊波開始了持續三年瘋狂的掃畫,而他瞄準的幾乎都是藝術傢俱有代表性的作品。特別是在2012年,在嘉德拍賣推出的老舍夫婦收藏專場中,楊波為了喜愛的一件齊白石畫作,不惜花費鉅資購得,回憶起那個不眠之夜,他至今難掩內心的激動,“這樣的作品有著強大的魅力,當身心煩躁的時候,拿出來把玩一下就會感受到內在的氣場,心情豁然爽朗起來”。
  收藏精品是楊波一直以來的理念。“作為收藏家也應切記,要想所藏能夠增值,關鍵不在尺幅,而在於作品的品質。”楊波表示,“畫家並不是每一張都是精品,但是精品都是藝術家最具代表性的東西。好的繪畫作品很少能夠受到市場起伏的影響,做收藏視野要放長遠,不管哪個收藏種類,市場永遠在追逐精品。”
  在楊波的眼中,隨著書畫市場逐漸趨於理性,收藏的理念也開始出現了變化,現在不管是藏家、機構還是畫家,大家開始重新注重書畫的藝術性,重新去品味藏品的藝術價值,“一幅作品的品質應該包括技法是否能讓人賞心悅目,內容是否反映現實生活,格調是否傳達出一種當代的審美情趣。”楊波表示。  以藏養藏樂在其中  不少人說收藏是個無底洞,有多少錢都能夠投進去。但在楊波看來,玩收藏玩的是一個心態,不要太急功近利。“收藏是講究緣分的,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等待合適的時機,各個方面都要成熟了,自然就會擁有。”
  在藝術品價值越來越高的今天,作為藏家只進不出似乎很難在行業裡立足。對此,楊波表示,“真正的藏家都是以藏養藏,不斷在選擇,有時候為了一件精品甚至會忍痛割愛,把差一點的東西賣出去。收藏就是在把玩欣賞過程中享受其中的樂趣。”他反對不計後果的炒作、造假行為,擾亂市場秩序,必將傷害到藏家,對於市場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他說,“收藏要根據自己的實力,切忌盲目跟風,少一點功利性,多一些樂趣”。
  藝術之美,莫過於欣賞。楊波通過藝術品收藏,更加關注當代的生活狀態。他曾經跟隨畫家朋友到陝北,感受到了當地民風的淳樸。“藝術精神在於刻畫出人的內心靈魂,用繪畫瞭解生活的狀態,對於收藏來講,便是瞭解畫作背後所傳達出的思想。”
  身處宋莊,楊波周圍全是被藝術家,在這樣的氛圍中,展覽不少,但名氣不大,但只要有時間,楊波還是會去看一看,遇到自己喜歡的,也會購買一些。他說,“真正的收藏獲得的不是金錢的刺激,到了一定的境界就是精神的享受,要研究作品背後的內涵”。
  從與藝術結緣至今,20餘年的時光轉瞬即逝。如今,楊波已成為圈裡的大玩家,心態越來也越平和,但對於收藏的情感日益加深。在他的眼中,收藏已成為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的方式。未來,他將在找尋心靈與自然之美的收藏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一代草蟲畫大師齊白石最精彩的代表作





圖中兩幅齊白石草蟲精品畫,刊載在這本上世紀由北京榮寶齋出版的齊白石畫集內。這兩幅都是齊白石經典的草蟲畫,相信大家都在畫冊或傳媒介紹等看過了,或許還很熟識。經考究,榮寶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挑選了作為母本印製木版水印畫,故海外收藏這兩幅畫的印刷品的齊白石畫愛好者大有人在。由於原作收藏家極為低調,這兩幅畫的原作從沒有公開亮相過。





原作 (局部)



齊白石草蟲畫精品 《秋佳》







《秋佳》原作 (局部)

大家都讚賞齊白石畫的草蟲形神兼備,但看遍齊白石草蟲系列畫,真正逹到此境界的不多。這幅《秋佳》的螳螂就能夠逹此境界,當之無愧。如果齊白石不是經過長期觀察,是不可能描畫得出螳螂體態和肢體擺放的本能性。再加上線條自然和寫實,形神便出來了,看上去就是一隻活生生的螳螂。另一亮點是螳螂的兩條長長的觸鬚,讓觀畫者感覺到非常靈活和具有很強的彈力。懂得畫畫的都知道,要畫這兩條這樣長而均勻的線條,拿筆的手要有力及有定力,非有數拾年功力不可。如果這兩條線條稍有不慎畫得不好,整幅畫或會被破壞,不夠完美。
要鑒賞藝術品,鑒賞者也要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大家從這螳螂兩條長觸鬚,可以看到齊白石工筆藝術細膩的筆法,每一筆毎一點一滴都是恰如其分。就拿螳螂兩條長觸鬚為例。稍近的一條較為深色,缐條由深到淺,由粗到尾端漸細。較逺的一條其粗與深比第一條稍遜,也由深到淺及由粗到尾端漸細。齊白石連畫這兩條缐條也計算到這麼凖確,其細膩筆法實在令人讚嘆。要注意的是這缐條的變化是一筆過,沒有補筆和沒有添筆。





真當假時假當真

齊白石書畫研究學者杜鋒:由於齊白石的工筆劃成就被寫意畫所掩,因此齊白石藝術研究者大多注重研究他在寫意畫所取得的成就,對於他寫實的工筆草蟲所取得的成就研究相對較少。齊白石四十後喜畫花鳥魚蟲.”說明齊白石40歲以後畫工筆草蟲用功甚多。據說他當時畫的蝗蟲,擲在地上,可以引來群雞競趨撲啄,可見極為逼真傳神。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楊琪教授:他看齊白石的蝦看多了,看到照片拍出來的真蝦還以為是假蝦。
上述兩位學者說出了那些專家不夠專的現象。按比例,齊白石一生畫工筆草蟲作品實屬極少數量,精品更罕見。北京畫院美術館集結了9家藝術機構收藏亦只有200多幅草蟲畫作。也難怪那些不夠專的專家,他們根本沒太多機會接觸到和看得到齊白石的工筆草蟲作品。
齊白石在京成名後,由於求畫者眾,在條件上已沒太多時間畫費時費力的工筆畫了,此外力作和精品也少,加上年齢漸高,基本上他的作品都屬寫意畫和應酬之作。一般從事齊白石藝術研究者在這局限環境下,能看到的都是齊白石的寫意畫和應酬之作,以為齊白石的畫就是這個風格,鑒定齊白石的畫也就以此作為標凖。遇到了齊白石的力作或精品畫,因少見或未曾見過,除感覺陌生外更會斷定是假畫。正如楊琪教授說看多看慣了,把真蝦也當作是假蝦了。

ttsrkkk



專家不及藏家藏家不及行家

下列是詩人艾青記録的一則真實故事,大家都看過。
艾青喜歡收藏齊白石的畫。有一年,他在上海朵雲軒買得齊白石的一幅畫,艾青將畫拿給畫家許麟廬看,許覺得是贗品。艾青不服,便拉了許麟廬給齊白石鑒定。白石老人看過畫,帶了幾許的自豪說:“這樣的畫,人家畫不出來的。”
這個事例說明瞭一個事實,許麟廬是齊白石入室弟子,跟隨齊白石左右習畫多年竟然也認不出師父的畫。當今有鑒畫專家看不懂和認不出齊白石的畫也就不足為奇,這是有些專家不夠專,學藝不精。但如果這類專家因種種原因自以為是,固執地堅持己見,就會造成亂象。這故事另一個啟示是如果當時齊白石不是健在,在無從判定真偽的僵持局面情況下,艾青是詩人,而許麟廬是齊的弟子兼畫家,理所當然大家都會相信許麟廬,肯定都由他說了算,認定該畫是贗品。
許麟廬應該是齊白石書畫的專家。事實上,艾青比許麟廬更懂齊白石的畫。艾青是詩人,但他是齊白石書畫藏家,朵雲軒是售畫行家。這便就應驗了行內說法:專家不及藏家藏家不及行家。
此言其中很有哲理,也實在太有道理。

ttsrkkk


二十幅普品畫不及一幅精品畫

下面是艾青另一則真實記載,值得重溫。
1952年的一天,詩人艾青帶著一幅畫登門拜訪已經88歲高齡的齊白石,請他鑒別真偽。齊白石拿出放大鏡仔細看了看,對艾青說:“我用剛創作的兩幅畫跟你換這幅行嗎?”
  艾青道:“你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換。”齊白石見換畫無望,不禁歎了一口氣:“我年輕時畫畫多認真啊,現在退步了。”原來,艾青帶來的這幅畫正是齊白石數十年前的作品。
  艾青走後,齊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夜裡,齊白石對兒子說:“現在我的聲望高,很多人說我畫得好,覺得我隨便抹一筆都是好的,我也被這些讚譽弄得飄飄然了,無形中放鬆了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幾天,我看到自己年輕時畫的一幅畫,才猛然驚醒——我不能,我不能再被外界那些不實之詞蒙蔽了,所以還要認真練習,自己管住自己啊。”
上述的真實記載印證筆者前段所說齊白石晚期作品基本上都是冩意畫作和應酬之作。這也是人之常情,成名後隨便潑點墨都能賣錢,自然不用費心費力費時去畫精品畫作了。這也說明齊白石作品雖然多,但精品力作實屬少數,也就凸顯出齊白石的精品畫極為罕有也極為珍貴。
上述兩則故事巳經說明艾青確實很懂齊白石的畫,可稱得上是齊白石畫的真正收藏家。
他選中購買齊白石的畫很夠眼光也很自信,而且挑選的都是齊白石少有的精品畫。
例如,第一幅畫白石自豪說:“這樣的畫,人家畫不出來的。” 這一定是精品。第二幅齊白石他更概歎:“我年輕時畫畫多認真啊,現在退步了。並提議用剛創作的兩幅畫跟艾青換。艾青道:“你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換。也就是說艾青認為這幅精品畫頂得上齊白石時年88歲時所畫的20幅冩意畫或應酬畫。
二十幅普品畫不及一幅精品畫,這一幅畫肯定是工筆畫,更是精品中的精品,證明艾青果然是識畫之人。

ttsrkkk



2014榮寶齋舉辦了 紀念齊白石誕辰150周年 榮寶齋藏齊白石精品展



當時全國傳媒皆有報導, 並都用(如圖1.2.)此兩幅畫作為主軸報導和介紹並很詳細描述。例如 (如圖3) 是其中一家傳媒的報導。







而榮寶齋官方網介紹該榮寶齋藏齊白石作品展說, 在榮寶齋的藏品系列中,個人作品最多的就是齊白石,這些作品絕大多數都是直接得自他本人。其中展示齊白石作品亦有這兩幅畫。齊白石這兩幅畫不論在構圖,技巧,和意境等確實是公認的經典精品之作。





附上述光明日報報導全文:
榮寶齋藏齊白石精品展舉行:畫到極細微自然真趣味2014-03-3106:26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工細草蟲冊(10開•局部)榮寶齋美術館供圖
  一隻蜻蜓飛起來,透明的翅膀上,紋織的網格狀脈絡無比清晰。旁邊的螳螂從樹枝上方垂首欲下,兩隻前鉗伸展有力,一筆勾勒的觸鬚飄逸,直把威武騰躍的體態畫到了家。
  “不只是真,還越看越有趣。”一位觀看者對著這幅《貝葉工蟲圖》說道。位於北京琉璃廠的榮寶齋美術館鬧中取靜,“紀念齊白石誕辰150周年——榮寶齋藏齊白石精品展”正在舉行。展覽擷取齊白石書畫作品近70件,給觀眾提供一個欣賞齊白石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題材作品的機會。
  小生靈有身段  齊白石畫的草蟲種類繁多,舉凡瓢蟲、蟋蟀、蜜蜂、蝌蚪、蟬、蛾、蝗蟲,甚至蜘蛛、蒼蠅、蚊子,都在他的筆下惟妙惟肖。
  暈蜂翅法是齊老先生的獨創,亦是他仔細觀察、巧妙處理的總成效。他在看到蜜蜂采蜜時,雙翼震動得暈輝一片,令人眼花,忽然靈機一動,先用清水在蜂翼部位濕上一片,然後用濃墨在身和翼的連接部位一接觸,墨在水中呈放射狀一漾,正如迷霧一片。這種蜂翼急速拍動的朦朧神品,在古的畫中都沒有出現過。
  齊白石畫蝦亦有特殊技法。他不僅對蝦的身體結構瞭若指掌,而且把蝦的身體彈性都表現得充滿力量。其長螯勁力和觸鬚的柔順處理得相映成趣;蝦眼和蝦腦上的重筆,幹濕運用恰到好處。這些紙上的蝦,當真如同在水中游了起來。
展出的《花鳥工蟲冊》其中一幅作品中,蛛網上爬著幾隻蒼蠅和蜂蟲,一隻蜘蛛虎視眈眈。平日常為人忽視的小“爬蟲”進入“高雅”之畫作,別出心裁。若不是平日觀察,誰會關注這陰暗牆隅裡的生態萬象。
  此次展覽展出了部分齊白石工寫結合手法的作品。寫意的大花卉與精細勾畫的草蟲相處一席,國畫的意境和鄉野的情趣相得益彰。畫家如同站在自家的瓜藤下,趴在菜園子的草叢裡,一筆筆勾勒出小小的、鮮活的生靈。
  白石老人與榮寶齋  早在1950年解放初期,作為書畫經營老字型大小的榮寶齋就和白石老人建立友誼。齊白石一生以書畫為本,榮寶齋既售賣白石老人的原作,又精選其作品用木版水印畫,既增加了數量,又降低了售價,對普及齊白石畫作起到了很大作用。因而,榮寶齋收藏不少齊白石畫作,與他也保持了深厚的友誼。
  榮寶齋原總經理侯愷曾回憶,白石老人一有閒暇,常到榮寶齋消閒。他每次來,榮寶齋總是熱情接待,並為其準備茶點水果等,由此還留下了一個笑柄:凡有朋友去看望他時,他即向去探望的朋友介紹說:“你們要吃橘子,到榮寶齋去買,他們那裡的橘子好吃;他們那裡的妹子多,都特別熱情。”但榮寶齋是從不賣橘子的,專為招待他在市場買來的,榮寶齋的女職工比較多,老人一來,都抽空跑到會客廳看看他,故使他感到特別熱情。
  在榮寶齋的藏品系列中,個人作品最多的就是齊白石,這些作品絕大多數都是直接得自他本人。展品中的《發揚民族文化》就是1954年(時年94歲)齊白石老人專門為榮寶齋書寫的,這是白石老人晚年極為少見的大字書法作品,也是他一生藝術追求的寫照。
  20世紀50年代,齊白石已是中國赫赫有名的畫家了。他到歐洲展覽時,一位歐洲詩人寫道:“有了你,到處都發出中國墨汁潺潺細流的水聲,水清得看得見魚,水上長滿了蘆葦。”
  熱情描寫自然和生活的齊白石,在誕辰150周年的今天,仍給後人帶來藝術的啟發。甚至只是一句“真有趣”,白石老人就該撫著銀髯微笑了。也許,這也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此次展覽將持續到6月26日。(光明日報記者 于園媛)

ttsrkkk



齊白石兩幅國寶級草蟲畫



具三百多年的老字號榮寶齋從精品中選出這兩幅畫作為代表齊白石精品展,也就是精品中的精品,其專業審定當然值得大家認同。後來筆者才知道,原來這兩幅原作畫的收藏者不是榮寶齋,而是另有其人。

2015年,北京畫院美術館展出集結了9家藝術機構收藏共200多幅草蟲畫作的珍品展覽,這次專題展覽在國內外隨即掀起齊白石的草蟲畫熱。這是一場名符其實的齊白石的草蟲精品大薈集,確實是非常罕有的機會,筆者也絕不會錯過。

趁著熱潮,筆者後來透過藏友會會員朋友見過看過了這兩幅原作畫及該收藏家。該藏家一向低調,他說如遇適當場合他也願意向外界展示,公諸同好。筆者稍後可以在這裡率先展出圖片。
值得一提的是,筆者之前看過為數不少的齊白石的草蟲精品畫作,現在再加上上述9家藝術機構收藏共200多幅的草蟲畫作珍品,說齊白石以纖毫畢現著稱的工筆草蟲,栩栩如生、形神俱備、線條細緻、形態逼真、等等在各方面都比不上這兩幅畫作。也就是說,在環顧齊白石所有的草蟲畫系列,除非有更精品的齊白石草蟲畫作未曾亮相,到目前為止,筆者認為這兩幅是齊白石最精彩和經典的精品草蟲畫作。

相信大家看這兩幅圖片後或會認同。

ttsrkkk



藝術品果然有感染力



當看到該兩幅原作時, 很有驚豔感覺,眼界大開。藝術品果然有感染力,有點震撼也有點激動。

這幅《穀穗螞蚱》好幾處藝術精華亮點是齊白石在其它草蟲畫作品看不到的,也是獨一無二的。當時使筆者有點激動就是因 為在看到齊白石這 《穀穗螞蚱》螞蚱及其翅膀細膩寫實時情不自禁的感覺。之前 ,筆者在學生時期也曾有好幾次機會目睹過活的螞蚱經驗 ,螞蚱剔透的翅膀和精巧和細如纤维的凹凸網紋在日間光學折射下呈現出紫金色 ,且閃閃生光, 使人讚嘆的是 齊白石在這 幅《穀穗螞蚱》所繪畫出來的螞蚱翅膀跟筆者現實所見到的幾乎完全一樣 。綜觀齊白石其它的精品草蟲畫,他畫螞蚱、蜻蜓和蟬等的翅膀極盡透明之能事和網 紋 的 細 緻大家都欣賞過 , 但因光學折射變化而改變了翅膀色調描繪,在國畫史上和齊白石的草蟲畫系列作品來說,如此冩實的表逹,大家或許會同意, 這幅《穀穗螞蚱》是唯一的。

從這幅畫可以看得到齊白石是用了很縝密心思和多麼用心去畫一幅畫,不是一般應酬之作可比。構圖方面,工筆螞蚱在畫中央加寫意穀穗襯托,齊白石這種表現藝術風格使觀畫者的眼球很自然吸引到主題的螞蚱上,其視覺效果就好像攝影鏡頭聚焦在這一點。齊白石這兩幅是經典草蟲畫。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齊白石很多草蟲畫,他把草蟲作為配角,只是作為點綴以使其畫看起來能具有生命力,特別是寫意的草蟲畫等都不應算是真正草蟲畫。
ttsrkkk



齊白石草蟲畫能人所不能





(局部)相片跟原作還有一些距離。光線影響色調,而且隔著玻璃鏡框拍攝,有反光。圖片放大很多倍,宜縮回正常尺寸看更精彩。



原作《穀穗螞蚱》的螞蚱翅膀由頭端紫藍色逐漸變成到尾端全金黃色,其中演變過程就讓人歎為觀止。齊白石畫幼細如纖維的透明網紋,亦要同樣由紫藍色逐漸變成到尾端全金黃色,也這麼自然流暢,色澤濃而不重,清新而不俗,正如齊白石說:這是別人畫不出來的。從 這幅《穀穗螞蚱》反映出齊白石超乎常人的觀察能力。 齊白石這能量使他可以觀察到別人看不到的事與物,繼而才能夠畫出別人畫不出的深度草蟲藝術畫作 。

《穀穗螞蚱》另一個藝術精華亮點是,這只螞蚱可以用五彩斑斕來形容,其色彩濃淡變化自然,很寫實和很有素描立體感,螞蚱的身體肚子就表現出素描立體圓渾效果感,齊白石另用稍濃的彩筆繪劃螞蚱頭頂硬殼幾節層次,看起來有點凹凸感,這有點像油畫筆法的表現手法。螞蚱的幾條腿強而有彈跳力,加上寫實的自然色彩,栩栩如生的一隻神形俱備的螞蚱躍然畫中,俯伏穀穗枝葉上90度角衝刺姿態,似乎正在看准了捕獵目標。一切仿佛是大自然一瞬間的景像,你要強忍不眨眼才能夠捕捉螞蚱這千載難逢的剎那間姿態,否則錯過了,螞蚱躍跳後不知所蹤,也就悔之晚矣,剩下來的只能夠回味了。

《穀穗螞蚱》整幅畫構圖很完美,很耐看,幾條枝葉佈局恰到好處,有條理不紊亂地飽滿了整個畫面,一束成熟豐滿穀穗因沉重而下墜。金黃色的穀穗也一樣散發著閃閃金光。

啟功曾經說過看畫需要能夠看得懂畫。要看懂齊白石的藝術精華確實不容易。一旦看懂了,才會明白和真正感受到藝術原來真的可以帶給我們精神上至高享受,這意境是金錢買不到的。從這幅《穀穗螞蚱》可以窺看到齊白石的藝術內涵和修養,當時作畫時的內心世界。

ttsrkkk



鑒藏,藏鑒:藏鑒雙馨。



我們知道,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創造了海量的各種藝術品和器物,伴隨著這種驚人的數量創造及其仍然海量的遺存,同時也是海量般的資訊缺失,太多的東西史無記載,只能靠後人依靠實物和歷史知識去學習,揣摩、推理、解讀。由此便產生了對古器物的鑒賞或者鑒定。

顯而易見,藏是鑒的基礎。而這“鑒”,說白了,乃是一個“見”字了然。換言之,只有見得多了,方才能“鑒”,而進一步來說之,要“見”得多,其主要的條件是要藏得也多。也就是說,只有藏得多,方能見得多,進而才能鑒識准矣。

基於此,民間收藏界有句俗話,叫做“專家不如藏家”,雖然這話並不是絕對真理,但是其道出了一個相對真理,那就是,“藏”確實是“鑒”的重要基礎。

曾幾何時,綜觀史上的鑒賞家,乃至大家,幾乎同時也是大藏家。歸根結底不外乎其藏豐而至見識廣矣。事實有力說明,藏是鑒最為重要的基礎,是一個基本的必要條件。而這也是清末民國時期的普遍現象,若本藏不豐,則其鑒賞之言便不具公信力。

清朝末年,隨著清王朝土崩瓦解,清宮內收藏的歷代官窯及書畫精品大量流出宮外,一些是被末代皇帝悄悄帶出宮外的,大量的是太監們趁機偷帶出宮的,多到在皇城內的琉璃廠一帶形成了一條繁華的古玩街。直到軍閥混戰的民國時期,一些軍閥趁戰亂大肆盜挖帝王陵墓,最為轟動朝野的是孫殿英盜挖東陵案,眾所周知,東陵是慈禧陵墓,其墓中隨葬的寶物可車載斗量,據內廷大總管李蓮英的嗣長子李成武寫的《愛月軒筆記》詳細記載:“太后未入棺時,先在棺底鋪金花絲褥一層,褥上又鋪珠一層,珠上又複繡佛串珠之薄褥。頭前置翠落葉,腳下置一碧璽蓮花。致後,始將太后抬入。後之兩足登蓮花上,身著金絲串珠刺繡禮服,外罩繡花串珠掛,又用串珠九練圍後身繞之,並以蚌佛18尊置於後之臂上•••再將陀羅金被蓋後身。頭戴珠冠,其傍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後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棗等寶物共大小200件(所言瓜果非真瓜果也,乃全用翡翠玉石做成)”;至於地宮中寶物究竟藏有多少?早在盜墓前,孫殿英曾以“體諒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籌糧”為名,向遵化縣徵調大車30輛,可想而知這30輛大車能裝多少寶物?徵調三十輛,其軍內原有大車也不在少數,從中可以推斷,盜挖寶物的數量之豐。除東陵大盜案之外,當時各地大小軍閥所盜陵園更是不計其數,多少寶物散落民間,又有多少寶物流落海外。在那漫長的五六十年間的這股浪潮中,產生了幾位慧眼獨具的收藏大家,張伯駒,孫瀛洲,仇焱之,大維德等等。

可以這樣說,史來,真正的古器物鑒賞家,同時必是藏家,這些人物,稱得上“藏鑒雙馨”。而因其是人而非神,鑒賞力雖然非絕對真理,難免存在一些不足乃至誤識錯判,但是確實也具備相當水準和相當公信力。這種水準和公信力,其根源在於其藏,並因藏而研,因研而得,因得而可信矣。莊生曉夢迷蝴蝶,千古是非輸蝶夢。鑒藏,藏鑒。有藏才能鑒這應該是不變的理念。

然而,時代在進步,到了今日,那些清末民國時期的藏鑒雙馨前輩們走了以後,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中國的職業鑒賞家們,大多與藏字分割開來,不少人只鑒不藏,而藏者反倒失去了“鑒”的話語權。這是當今中國文博鑒藏界最為獨特的一道景觀。這是不是也是一種中國的什麼特色呢?



齊白石另一幅國寶級草蟲畫《荷花蜻蜓》



齊白石畫蜻蜓作品不少,大多數是冩意,工筆蜻蜓不多,精品更是罕有。《荷花蜻蜓》這隻蜻蜓是精品中的精品,是齊白石畫蜻蜓的代表作,也屬國寶級。在介紹這幅之前,我們先看看他畫蜻蜓的作品,以便作一比較。













《荷花蜻蜓》精品中的精品 經典中之經典



齊白石蜻蜓代表作。最神似在飛行中的動態蜻蜓。

齊白石的草蟲畫是前無古人,至今還沒有來者。齊白石畫工筆畫嬋、螞蚱等等的草蟲翅膀大家都看過,對該等薄薄透明翅膀的細膩畫法留下深刻印象。工筆草蟲并非只講求精致入微,一般功力稍遜的就會畫成死物般,看似標本,毫無生氣。畫正在飛行中的動態蜻蜓跟靜態翅膀的描寫在枝巧上難度要高很多。畫這類草蟲難就難在栩栩如生,難在形神俱備,難在趣味盎然。上述工筆蜻蜓精品都是飛翔中的動態,伹與這幅經典作品比較,則高下立見,堪稱齊白石精益求精之代表作。

大家看這翅膀上的網紋,用筆有輕重濃淡,其變化增加了展開翅膀飛翔中的動感。翅的主筋和經脈,分成幾個區域,是翅的鋼筋鐵骨。其餘網紋則隨著翅的筋青逐筆一一地勾畫出來,勻停、潤澤又透明。(看原作很清楚)這隻活生生蜻蜓,其頭部更為惟妙惟肖,仿佛就在你眼前,真有點衝動想用兩隻手指輕輕地夾著蜻蜓頭再小心翼翼放在掌心來呵護。





北京畫院講座:草間偷活——齊白石筆下的草蟲世界呂曉



 編者按:在中國的近代繪畫史上,齊白石深受大家喜愛。近日在中國畫院美術館展出了一批齊白石的蟲草畫,其中絕大部分作品是首次公開面世。展覽期間,北京畫院舉辦了講座“草間偷活——齊白石筆下的草蟲世界”,北京畫院研究員呂曉在講座上展示了畫院收藏的齊白石作品,並梳理了齊白石草蟲創作的來源。

  多年研究與齊白石草蟲作品結下不解之緣

  其實我在進入北京畫院之前對齊白石的草蟲瞭解也不是很多,在我模模糊糊印象中,我在中央美院做博士後之前曾經幫翰海寫過一些詞條,我給大家看到的這個作品是翰海拍賣公司在2009年11月拍的,曾經有一次他們就拿了好像是這件作品給我寫詞條。我當時就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他的落款是1942年,我想齊白石那個時候都八十多歲了,他怎麼可能畫這麼工細的草蟲,肯定有問題,甚至於我當時都沒給他們寫這一條,但是沒想到的是這件作品在那一年拍了1680萬,創下齊白石單幅作品的最高成交價。 

  齊白石草蟲創作緣起何時  

  第一個問題,我們要面對社會上一些對齊白石草蟲的質疑,首先需要弄清楚齊白石他的草蟲他是怎麼來的,他的風格是怎麼形成的,而那些他的代筆的作品是什麼樣子,我們都可以要做一個分析。齊白石他家裡邊很窮,他小的時候是沒有什麼條件來學畫的。他在上私塾的時候就開始喜歡畫畫,拿著課本撕下來一頁就畫一些他生活中見到的一些東西,當然這裡邊可能也包括草蟲。而真正將他引入藝術之門的應該是在他20歲的時候見到的《芥子園畫傳》。

  胡文孝《齊白石傳》解說齊白石草蟲創作   

  很多齊白石周圍的朋友對他畫草蟲的來源也有過敘述。比如說他有一個好朋友叫黎錦熙,從小就跟齊白石有交往,後來又幫他收詩集等等,他的日記裡邊對齊白石有很多記載,他對胡適編的《齊白石年譜》進行校注,在旁邊加了一些暗語,他說齊白石在1901年之前的畫以工筆為主,這個時候他的草蟲就已經傳神了。因為他在家裡邊一直都養著草蟲,他不僅畫草蟲,而且養著草蟲,時時地注意他們的特點,就是那個時候開始寫生。

  張次溪《齊白石一生》記載齊白石的草蟲創作  
 
  他的學生張次溪又給了另外一種有關齊白石草蟲畫來源的說法,張次溪說他的草蟲據別人說是從長沙的一個姓沈的老畫師處學來的。這個老畫師畫草蟲是他的特長,是生平的絕藝,但是只傳女兒不傳旁人。不過我覺得這個事好象有點兒說不過去,一般我們說傳男不傳女,為什麼傳女兒不傳旁人,傳給女兒不就傳給別人了嘛。齊白石結識了老畫師的女兒才得到老畫師畫草蟲的底本,然後他的草蟲就畫出了名。這個說法認為齊白石的草蟲不是從寫生來的,而是從粉本臨摹而來的。

  齊白石對物寫生以致傳神   

  齊白石感到工筆和寫意的一種矛盾,他說“大筆墨字畫難得形似”,我們畫大寫意的時候你可以寫意,但是你的形可能不准,而“纖細筆墨之畫又難得形似”。這兩個怎麼能結合,這是他苦惱和思索的一個問題。所以他後來經過反復地思考之後他得出一個結論,他說“善寫意者鑽研其神,攻寫生者只重其形。”就是說那些畫大寫意的時候,我就是寫神的,但是那些寫意的人就說太重視拘泥於形似,又沒有神似,他得出要怎麼做呢?

  齊白石草蟲藝術的特色與成就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他的藝術特色與成就。其實中國歷代都不乏畫草蟲的畫家,特別是在宋代,宋代工筆花鳥畫高度成熟,這個時期有很多畫家都有很工細的草蟲和花卉,比如說南宋的豆莢蜻蜓,明春的葡萄草蟲圖,這個時期基本上花卉和蟲子都是非常寫實的,蟲子基本上是一種畫面的點綴,除了這一件,因為這個巨蝶,畫得特別大,其他這些草蟲只是畫面的一個小小的點綴而已,這個是以蝴蝶為表現物件的,各種形態,都畫得很生動。

 齊白石的藝術創作是來源於生活的高度提煉   

  當然藝術是來源於生活,它也必須高於生活,應該是一種高度提煉和概括,齊白石的創作也是一樣的,我們可以把齊白石畫的草蟲跟實際草蟲實物照片的一個對比,你們可以看到他實際上是進行一個藝術再加工的過程,有一種提煉和概括。

  齊白石的寫實能力突破傳統超越西方   

  我們可以看出齊白石他有非常強的寫實的能力,他的這種能力是從什麼來的?我們知道齊白石是非常典型的一個傳統的中國畫家,他沒有學過西方的素描,二十世紀中國畫受到攻擊就是因為西方覺得中國畫寫實能力太弱,但是我們從他的草蟲裡邊看到他非常高超的寫實的能力,其實這得力於他早年學習擦碳像有了對體積的感受,他跟著一個民間畫師蕭薌陔學習。

  “草間偷活”的生命情懷   

  下面這個問題是相對比較抽象的,但是我想還是需要講,就是齊白石草蟲畫的意趣與生命情懷。正如我這個講座的標題叫“草間偷活”,齊白石經常在他的畫裡邊提“草間偷活”這個字,實際上是體現出他在紛繁時事中的一種人生的感悟。齊白石他非常漫長這一生,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活了97歲,按實際計算他差不多也活了94歲,跨越了兩個世紀,經歷了清代、清末。1864年出生,就是在太平軍被鎮壓的階段,後面經過戊戌變法、甲午海戰、庚子條約,八國聯軍入侵,到進入民國北洋軍閥的混戰,後來抗日戰爭日本人的入侵,包括解放戰爭,這些事情他都經歷過,對他的生活產生過非常深刻的影響。

  北京畫院藏齊白石草蟲畫作賞析   

  我們在編《齊白石全集》的時候除了手稿卷特別厚,最多的大概就是草蟲卷,因為我們畫院珍藏的齊白石草蟲是最多的。當時做了一個統計,一共有295件,大部分都是畫稿,只畫了一個蟲子,其他都是空白的,作品涉及的蟲的品種非常多,一共有22種,齊白石畫過的大多數草蟲品種在我們畫院都有,而且有的品種是唯一的,其他地方都沒有,只有畫院有,在這些畫稿裡邊畫得最多的是蜻蜓、螞蚱、蛾子、蠶、螳螂、蟈蟈兒、蜂,另外還有畫的蒼蠅、螻蛄、蝴蝶、蟋蟀、草輕靈、蜘蛛、土元、甲蟲、立春,還有一種是叫蝽。

  解惑齊白石工筆草蟲何時封筆   

  有兩百多件畫稿,沒有添花卉的這些蟲稿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對這個問題一直都有爭議。我曾經請教過齊白石的學生婁師白,老先生他已經去世了,他說他倒是沒有見過他老師畫蟲子,因為人老了之後說老眼昏花不好聽的,但也是一個事實,眼睛到老了之後你就看不清楚,而且手也容易抖,像剛才那麼工細的草蟲的確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我們現在又可以看到很多類似四十年代甚至於五十年代齊白石的工筆草蟲的作品,這些作品是哪兒來的呢?

  解惑畫院藏草蟲作品是否是齊白石親筆   

  有人質疑北京畫院收藏的一些齊白石草蟲作品是他的兒子齊子如的作品,我覺得有必要在這裡交代一下。齊子如是1902年出生的,在55年去世,他比齊白石去世還早。在他的所有的兒子中,齊子如是畫得最好的,也是最有天分的一個人。他自幼就隨他的父親學畫,專攻草蟲和花卉,在1920年的時候,隨他的父親到北京來求學,拜陳半丁為師。

  齊白石草蟲創作寄予濃濃鄉情  
 
  除了那些工筆草蟲之外,畫院還藏有很多齊白石成熟的完成的作品。他晚年作品比較多的就是全部都是寫意的,比如說蟈蟈兒也是寫意的,螳螂也是寫意的,蟋蟀、菊花、蟋蟀畫在扇面上的,都是寫意的。這是工筆的蜘蛛跟海棠花的一個形式,可以注意看一下他畫的蟲子對比齊子如和陳半丁畫的,為什麼齊白石的草蟲會突出,因為他總是把草蟲和配的花卉之間他留有一點距離,所以當你看這個畫的時候很容易會被這些蟲子吸引。



芥子騰挪化須彌——齊白石筆下的草蟲世界



劉曉林

20世紀的中國畫壇上有哪位藝術家的筆下既能力撼五嶽,又能和風細雨?既能摧枯拉朽,又能旖旎纏綿?既能點墨縱橫、又能循規入矩?既能汪洋恣肆,又能不失法度?他就是在藝術上力求並做到“工者如兒女之有情致,粗者如風雲變幻”的齊白石。

如果藝術家在某一藝術門類中做到遊刃有餘,已屬不易;而有人竟然在諸多的藝術門類中都可以比肩前賢,甚至睥睨群雄,如此之儔實在是令人驚歎不已!賞白石老人的作品時有令你我意想不到的澄澈與輝耀,例如他筆下的草蟲世界。蝴蝶、蜻蜒、蟈蟈、蚱蜢、螳螂、蟋蟀、蝗蟲、蟬、蜜蜂、紡織娘、飛蛾、蠶等昆蟲甚蟑螂、臭蟲、蒼蠅也進被老人丹青妙筆“扯”入了素紙中。若就所描繪的草蟲之多與傳寫的草蟲之妙來看,100年間甚至數千年來的藝術家中當推“天壤王郎”(王雪濤)和天地齊璜二人!因王雪濤先生專事一科而齊璜于諸般皆有大成,於是我認為後者這更為難得。老人一生對客觀事物與主觀情感有著超常的、極為敏銳的藝術觀察力、表現力、感悟力。對於草蟲這小之又小的“物體”而言,要想做到細緻入微的結構刻畫與神形兼備整體效果雙具,實在是難之又難。白石老人筆下的草蟲即使全部以“工”而成也透出十足的“寫”,一般的妙手能將草蟲的質感與趣味已是高超,但他遠遠不止如此。他能將草蟲的“玄覺”傳給你我:蝴蝶和蛾子的翅膀畫的通體蓬鬆通透,仿佛一觸即掉!尤其是草蟲的觸鬚與“四肢”,在先生的筆下能使你我感受到非標本、活脫脫的彈性與力度。

老人有留世的草蟲傑作《可惜無聲》,這是先生的自謙的悲憫抑或是先生的自信戲言?我的確從齊璜筆下的草蟲中聽出了天籟之響,感受到了自然界中人與其他物種的和諧共存。他筆下的草蟲,有工有寫,亦工亦寫。採取什麼藝術表現手法並不重要,關鍵是最終所達到的藝術品質與效果。在他69歲的一天,他頗為得意的寫道:“大筆墨之畫(寫意),難得形似,纖細筆墨之畫(工筆),難得神似。此二者與余常笑昔人,來者有笑餘者,恐餘不見。”在他的草蟲世界裡,我們會看到生機盎然的生命景色,會看到祥靜融洽的生活樂趣。草蟲的生命在哪裡?即使有也是無足輕重的?白石老人的筆下會給你我將生命的真諦詮釋:眾生平等不是虛幻!

我時常為白石老人的和諧共存時間調配所困惑,他是如何自如的將繁雜的藝術生活安排的一二分明又一二相融?在許多資料中都有類似的記錄:齊璜將中年甚至少年時未竟的草蟲作品保留著,年老時再拿出來“修修補補”。老人仿佛在很早的時候就懂得了人生規律與藝術規律,他給區區留下了“先知”的印象。



北京畫院藏齊白石精品展主辦方:北京畫院
參展藝術家:齊白石
開幕時間:2017-01-13
展覽開始時間:2017-01-13
展覽結束時間:2017-05-07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六裏屯北裏1號
展覽簡介:展覽將於2017年1月13日正式對公眾開放,並持續至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