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西元1736-1795年,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瓷器生產取得了空前的繁榮,青花瓷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古銅器考》一書稱讚當時的制瓷業是"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備"。制瓷業集我國曆朝名窯之大成,製做了許多精巧無比的瓷器,不僅官窯成就顯著,民營窯場也興旺發達。此時,景德鎮禦窯廠規模龐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燒造各種瓷器都在數十萬以上,送入宮中,燒出的瓷器無論是工藝技巧還是裝飾藝術都已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形容當時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幾於鬼斧神工
在青料上,乾隆官窯用浙料,呈純正藍色,發色鮮翠,分不清濃淡層次,且有暈散現象;釉底帶有氣泡,釉色白中泛青,所有器物施滿釉
2017午年4月 明初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明宣德 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盌
成交價:2 億 2,900 萬港元/2,950 萬美元